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古代音樂—古希臘

古代音樂—古希臘

一、前言

       古希臘文化對藝術的發展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古希臘的音樂論述,除了在文學上具有其價值之外,它對後世音樂的影響也是功不可沒。古希臘人對音樂的組成已有相當詳細與正確的記載,他們知道如何測定音高、畫分音階、制定調式。而現代人研究中世紀音樂及教會初期音樂皆離不開希臘音樂,甚至歌劇的構想與產生,也導源於希臘的悲劇。

       古希臘音樂與宗教儀式有莫大的關係,音樂的創作,並非為求悅耳,而是神聖不可犯的事。一般而言,古希臘人只會把音樂應用於舞會及祀典。早期的音樂與詩歌、戲劇有密切的關係,所有的音樂都是聲樂,而樂器只是被用來伴奏。當時的詩歌多用來傳遞哲學思想和教化群眾,而當時的戲劇亦大量使用了音樂和舞蹈。

       希臘有許多神話故事,更有不少是和音樂有關的,其中以善彈七絃琴的太陽神兼音樂之神阿波羅,與其下司理音樂之職的繆斯女神利俄珀所生下的兒子--奧菲斯(Orpheus ),入冥界以琴聲救妻的故事最為人們傳頌。因此希臘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讓我對他們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因此想要藉由這個報告對他們的音樂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時代背景

       史前時代的希臘音樂無從就其詳細,只能由神話故事之中得知音樂具有神力,音樂能醫治疾病、淨化心靈,乃至於感動鬼神點石成靈。自有人類的歷史開始音樂就與宗教緊密關聯。希臘神話裡,詩琴(Iyre)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代表,奧羅斯(Aulos)則是酒神戴安尼索斯(Dionysus)的象徵,這兩種樂器大概是亞細亞傳入希臘的。

       約在西元前六世紀左右,詩琴與奧羅斯已很明顯地成為當時流行的兩種獨奏樂器。在西元前五百八十六年前已明確的記載有音樂競賽的存在,比賽的樂器包括了詩琴、奧羅斯及聲樂。西元前五世紀以後音樂競賽成了相當普遍的活動,競賽普遍的結果造成了演奏技術的進步,因此也促成了音樂本身的複雜。約西元前四百五十年至三百二十五年之間,曾有過一段反對音樂複雜性的運動。到基督教的早期,希臘音樂理論與實際根據記載已明顯的呈現簡化的現象。目前所遺留下來的希臘音樂實例多半是希臘文化後期的產物。

三、主題內容


(一)音程和音階理論:
1.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約公元前550)是西方第一個以理論商事來說明和解釋音樂現象的人。Pythagoras學派認為宇宙和諧的基礎是完美的數的比例。為了表明這一理論,他們將弦的兩端固定於一共鳴體(也就是所謂的單弦琴, monochord),經實驗發現,絃長2:1時可發出相隔八度的因、絃長3:2和4:3時可發出純五度及純四度音。因畢氏學派認為4以內為簡單數字,故完美比例所發出的八度、五度及四度為完美的協和音程。
2.四音音列
公元前4世紀,阿里斯多賽諾斯(Aristoxenus)認為應從實際聽覺經驗去認識音樂,其著有《和諧的要素》,這是古代理論的重要文獻,其接受了畢氏的和諧概念,但並非數的探討,而是針對音樂具體要素來探討。
Aristoxenus音樂理論的核心內容就是四音音列(tetrachord),古代關於旋律、音階和吊式的理論都建立在tetrachord上。tetrachord建立在一四度內,中間兩音不固定,所以形成三種例行:a.自然音的(diatonic)、b.變化音的(chromatic)、c.四分音的(enharmonic),其組成由低到高音大概為a.半-全-全、b.半-半-小三度、c.四分音-四分音-大三度(*)。
(*) 要注意這邊的四分音、小三度、大三度皆非現今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下的產物,只是近似值而已。另外,根據Grove Music
Dictionary,在當時的音樂理論裡(例如在Musica enchiriadis中),"全-半-全"這種音程也很常見。
3.完整音列體系
根據古希臘理論,數個tetrachord可以構成依完整的音列。Aristoxenus提出兩套完整音列體系:a.大完整音列體系(great perfect system)和b.小完整音列體系(lesser perfect system)。
a.great perfect system
即兩個相連(conjuct)的tetrachord,以非相連的方式(disjunct)接續起來。以A為例,從A向下取tetrachord到E,接續著E取到B,為第一組;第二組從B下的A開始,一樣取兩組tetrachord到B,最後在最低音加上一個附加音A,這樣就完成了這個great perfect system,詳細名稱敘述如下:
tetrachord_1(a-e):Hyperbolaion(=of the extremes)
tetrachord_2(e-B):Diezeugmenon(disjunct)
tetrachord_3(A-E):Meson,其中A稱為mese(=middle)
tetrachord_4(E-B1):Hypaton(=first)
附加音(A1):Proslambanomenos
b.lesser perfect system
由三組tetrachord構成,省去了great perfect system的最高一組,特點是此三組tetrachord相鄰且結構相同(全-全-半),因此出現了一個變音記號,如:
tetrachord_1(d-c-"Bb"-A)
tetrachord_2(A-G-F-E)
tetrachord_3(E-D-C-B1)
4.調式
古希臘調式(mode)體系是以古希臘幾個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分別是多利亞(Dorian)、弗里幾亞(Phrygian)、利第亞(Lydian)及其各種變體(前綴"hypo"表示"副"、"次",或前綴"mixo"表示"混合")。古希臘的音列體系不同於現今音階的概念,開始只是一些符號表示樂器的絃或演奏時手指的位置,慢慢發展成關於音階和調式的理論。根據Aristoxenus的great perfect system,去掉最低的附加音後,從高到低剛好可分出七種八度類別(octave species):
a-g-f-e-d-c-B-A (T-T-S-T-T-S-T):Hypodorian
g-f-e-d-c-B-A-G (T-S-T-T-S-T-T):Hypophrygian
f-e-d-c-B-A-G-F (S-T-T-S-T-T-T):Hypolydian
e-d-c-B-A-G-F-E (T-T-S-T-T-T-S):Dorian
d-c-B-A-G-F-E-D (T-S-T-T-T-S-T):Phrygian
c-B-A-G-F-E-D-C (S-T-T-T-S-T-T):Lydian
B-A-G-F-E-D-C-B1 (T-T-T-S-T-T-S):Mixolydian

(二)記譜法:古希臘有兩種不同的記譜法(notation),以字母和符號分別記寫,分為"聲樂記譜法"、"樂器記譜法"兩種皆是字母譜,除了表音高的記號,還有表示音長短和停頓休止的記號。樂器記譜法年代較久,能寄出大部分的樂音,無論是正常、抑半音或變音,聲樂記譜較簡單,它用希臘二十四個字母來指示二十四個音。

(三)樂器:歷史的記述中曾提及希臘人所使用的各種樂器,其中最重要且具有藝術價值的首推絃樂器手琴(Iyre)是一個較古的七絃樂器,同常用於獨奏、伴奏或史詩朗誦之中。奧羅斯-豎笛­­(Aulos)是一種雙管而帶有簧片的樂器,聲音嘹亮刺耳。

(四)重要人物:在文獻方面,有兩大類的著作留傳下來。第一類是音樂基礎理論,始創自畢達格拉斯 Pythagoras (ca.500 B.C.),他認為音樂與數學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因而發展出和聲的概念和根據,對中世紀的西方音樂有很大的影響。第二類是對音樂的哲學理念,主要是柏拉圖(Plato 427 B.C. - 347 B.C.) 和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383 B.C. - 320 B.C.)的理論。柏拉圖提出「天體音樂」(Music of the Spheres)意念,認為宇宙間天體的轉動發出的音樂,影響了中世紀的音樂作者,甚至較後期的莎士比亞。他們認為音樂於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能教化人,特別是德育和涵養方面。根據他們的理論,音樂有內在的力量、特質,而每首歌都有個別不同的特質,能在人的心靈裏激發起某種特別的情感。因此,音樂本身直接與心靈活動相關,某一定系列的聲音可以產生一定的情感。所以,作曲者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就會使用不同的音樂特質,例如調式、樂器、節奏等。他們認為音樂對人的心志、情緒和成長有巨大的影響力。

四、結語與感想

       數千年前的古典音樂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加上所遺留下來的資料殘缺不全、考證不易,所以今天討論西洋音樂史,大多是從希臘時期談起,他們確立了一套有關於音階方面的音樂理論,建立了現今音樂的很多概念,可見這個時代的重要性。古希臘人非常熱愛音樂可以經由這次的報告和查資料的過程中感受到,讓我更了解古希臘時代的音樂風貌,揭開古希臘的神秘面紗。

五、參考書目

書籍:西洋音樂史與風格 劉志明著、西洋音樂風格的演變 張己任著、音樂史與欣賞 楊沛仁著

網站:http://163.30.0.78/arxigk/music.htm
http://www.music.ntnu.edu.tw/yeh/greek/music.htm
http://geopor0714.pixnet.net/blog/post/8399117-1-2-%E5%8F%A4%E5%B8%8C%E8%87%98%E7%9A%84%E9%9F%B3%E6%A8%82%E7%90%86%E8%AB%9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