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浪漫樂派—孟德爾頌《威尼斯船歌》

浪漫樂派—孟德爾頌《威尼斯船歌》

前言

       本次會選擇這個主題做報告,是因為高中時曾經彈過孟德爾頌的鋼琴作品「無言歌」,因此當然也彈了其中很有名的這首曲子《威尼斯船歌》,記得當時鋼琴老師要我想像自己坐在小船上那種隨著船槳划動水波搖曳的感覺,自己本身很喜歡這首曲子。

       孟德爾頌的音樂大多具有明朗、光輝的性質,正好反應他幸福美滿的一生。有論者也因此批評孟德爾頌的作品缺乏深邃的思想以及感情。然而孟德爾頌以他的天才,將浪漫的柔情注入古典形式之中,作品所呈現出的精緻幽雅韻味,以及貴族般的氣息,顯示出他是同時代最優秀的作曲家之一。

時代背景

       十八世紀末,法國發生了西方歷史上重的的革命。革命思想震撼了中產階級層的價值觀,使他們急欲脫離舊制,因為舊制等於苦難的生活,因此不論是政治或者思想上的舊制都該一一退除,特別是對於貴族和教會長期把持政權、渺視人民福利、選舉不公、中飽私囊等情形更是群起反抗。這股激憤的民心逐漸凝聚成一股革命的力量。英勇善戰的拿破崙誓言與中產階級並肩作戰,註定要成為一位亂世英雄,拿破崙帶領法國人民進行了一次歷史上影響深遠的革命活動,一下子壓垮了長久以來社會階級的舊制陋習。

     「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正是法國民眾欲擺脫階級制度、擁有自由、追求個人存在價值的聲音。這次的革命法國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在歷史激烈的犧牲奮鬥之後,中產階級終於打垮了長久以來壓迫他們的貴族、教會組織,人民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振奮人心的口號從此浪潮般四處擴散出去,歐洲的社會階級畫分將瀕臨全面瓦解的命運。

       在法國中產階級激憤走向革命的同時,藝術文化的變革亦風起雲湧。文化上的「浪賣主義」在十八世紀末由文學領域發起,到了十九世紀初,革命的社會環境更使「古典主義」的保守治約不再符合激昂得時代精神,於是藝術文化毫不遲疑的投入了「浪漫主義的懷抱」。在「浪漫主義」精神的驅使之下,藝術創作明顯由保守走向自由、客觀走入主觀、抽象步入詩情。

       在浪漫時期中,圓舞曲,即興曲、浪漫曲、敘事曲、夜曲……等都不斷的大量出現,在這段時期中,音樂的新型紛紛出現,國民歌謠音樂如波蘭作曲家蕭邦所作波蘭舞曲、馬卡厝舞曲及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所作匈牙利狂想曲,亦多可見。浪漫派音樂最大特徵是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聯,如標題音樂中的“交響詩”,舒曼的“歌曲”,華格納的“歌劇”,孟德爾頌的“無言歌”等,都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而浪漫時期的音樂常常包含了熱情的,充滿個性的旋律,以及合聲的色彩。音樂中的色彩也藉著鋼琴的改進而大為變化。

三、主題內容

生平與音樂風格: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名字Felix就是幸福、快樂的意思,或許這個名字也的確為他帶來許多好運。1809年2月3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父親是位銀行家,母親的家境也非常優渥,彈得一手好鋼琴並精通四國語言。由於這樣的家庭,孟德爾頌自幼便學習音樂,且專心的以音樂為職業,為初期浪漫派的音樂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功勞。3歲時全家遷居柏林便在那裡長大。孟德爾頌從小顯露出音樂才華。9歲第一次公演,11歲開始作曲,12歲到14歲之間更寫了十二首弦樂交響曲,15歲寫下第一號交響曲,17歲寫下大家所熟知的《仲夏夜之夢序曲》。他們家聘有一個私人的管弦樂團,也之所以他能隨時聽到他自己早期作品的演出。

       孟德爾頌除了音樂作品上的貢獻外,還有幾件值得提及的事:1829 年他不顧當時音樂權威的反對,親自指揮演出巴哈的馬太受難曲。這是巴哈死後 79 年第一次被公開演出。因為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開始注意巴哈,巴哈的音樂也逐漸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被演出。1835 孟德爾頌 27 歲時接受萊比錫大學贈送的名譽博士學位並擔任管弦樂團指揮。翌年與塞西爾·夏洛蒂·索菲亞·讓雷諾結婚,育有子女五名,家庭美滿又有崇高的社會地位。34 歲時與舒曼合作創辦了萊比鍚音樂學校,孟德爾頌為首任校長,這所學校後來成為歐洲重要的音樂學校之一。
     
       孟德爾頌的容貌端莊高雅而有貴族的氣派,他的興趣與嗜好也屬於較高級的。由於一生充滿了光榮與幸福,因此音樂也都是高雅、嚴謹、明晰、邏輯、安適、自在、保守、謹慎、愉快的旋律。一八四六年孟德爾頌最傑出的作品─神劇「以利亞」在英國伯明罕音樂節首演,演出結果大為成功,但此時孟德爾頌卻因長期積勞而並倒。稍事休息後他返回得國養病,然後又沒多久接獲了姊姊芬妮去世的消息,給原本身體已經很虛弱的孟德爾頌又一記沈重的打擊,也應此導致腦溢血。孟德爾頌雖然曾經前往瑞士治療,終究病情過重無功而返,他在一八四七年十一月四日與世長辭,僅享年38歲。

       孟德爾頌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全能型音樂天才,身兼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 教師、行政人員等多重身份,還有銀行家後裔的背景,使得孟德爾頌有足夠的財力周遊歐洲各國,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旅行家。就後世的眼光來看,孟德爾頌的作品稱不上有個性,但是孟德爾頌在世的時候就被推舉為大師,舒曼 、白遼士、李斯特 等浪漫派的健將均給予孟德爾頌的作品極高的評價,這應該是因為孟德爾頌的音樂技法確實是高人一等、完美無瑕所致。另外,孟德爾頌創辦了萊比錫音樂院,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奠定基礎,把萊比錫塑造為當時德國的音樂之都,功不可沒。

       屬於浪漫派前期的他,可以說是許多人心目中與舒曼、蕭邦並立的浪漫派代表人物。他所寫的五首交響曲、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神劇、鋼琴小品「無言歌」、鋼琴三重奏,至今都還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出的作品。

本曲內容
      「無言歌」這個曲名是由孟德爾頌所創始的,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歌詞的歌曲,這些小曲子是孟德爾頌在18301845年間,遊歷歐洲各國,將所見所聞化為音符,可能是大自然的聲響,或是某些偏遠小鎮的節慶熱鬧場景,還是當地流行的民歌曲調都有可能,孟德爾頌共寫了八組共四十八首無言歌,這些小品都充滿著自然的歌唱性,曲曲抒情動聽,淺顯易懂,威尼斯船歌就是當中的名曲它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船歌題材鋼琴曲。樂曲開始,左手的分解和弦描繪小船在水面上盪漾的情景;右手奏出一段意大利式的旋律,仿佛把聽者帶到了義大利景色優美的水都威尼斯,樂曲的中段充滿幸福感,一個波光麟麟的顫音進一步展現了迷人的景色。
       
       威尼斯船歌(第二首),孟德爾頌的作品30”内全部為鋼琴小品無言歌在這一題材裡,其中的第二集第六首通稱《威尼斯船歌》,即本曲為大家所熟悉。本曲為升F小調,6/8拍。如詩歌般的美麗旋律在舒暢的伴奏中彈奏出,就如其它所有的威尼斯船歌一樣,略帶一絲感傷的情緒。呈現在中段及後段的细波般的颤音,令人印象深刻。

四、感想與結語

       高中時常彈到孟德爾頌的曲子對他也有些初階的認識,經過這次的主題報告,讓我又再次更深入的了解了這位傑出的音樂家,但也覺得很可惜他享年才38歲,沒能再多創作一些作品,因為我覺得聽他的作品讓人會有種悠閒、自在、平靜、輕鬆的感覺。在一些專業作曲家的眼中,孟德爾頌的作品似乎內涵淺薄、深度不足,那清秀靈巧的音樂風格,總讓人覺得考了那麼一點深刻感人的力量。但是相對的,孟德爾頌的音樂卻讓人得以沉浸在一股輕鬆愉悅的氣氛當中,平衡穩定的質感、流利愉悅的樂聲,向下日山泉一樣淡雅而順暢。或許,我們可以稱孟德爾頌的一部份作品是〝輕古典〞,此說並無貶抑之圖,只是為貼切描述他音樂特質的形容用語,而絕大部分孟德爾頌的音樂,即都洋溢著幸福、年輕的感覺,是悅耳動聽、雅俗共賞的創作。

五、參考書目

書籍:
西洋音樂史與風格 劉志明著、音樂史與欣賞 楊沛仁著
網站:
http://since8998.blogspot.tw/2010/11/blog-post_6999.html
http://www2.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10.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2605041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439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