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班級經營-親師衝突論文分享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親師衝突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國民小學教師親師衝突的原因、因應策略及相關因素的實際情況,分析教師處理親師衝突後的影響及心理需求上的差異,以作為增進親師關係之參考。為了達成此目的,首先,根據文獻加以探討,以了解親師衝突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以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及編製研究工具的依據。其次,以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並以立意抽樣方式,在高雄市、嘉義縣抽取843名國小教師進行施測,問卷調查其親師衝突的原因、因應策略及影響後,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來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根據研究主要發現,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小教師親師衝突最主要的原因為「親師間的互動溝通不良」,其次分別為「親師彼此的管教態度不同」、「親師彼此的教育理念不同」、「教師教學自主權被侵犯」。
二、國小教師遭遇親師衝突最常採取的因應策略為「合作」,其次分別為「妥協」、「競爭」、「逃避」、「順應」等項。
三、國小教師知覺親師衝突原因隨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部分差異: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體驗較多親師衝突原因;隨著都市化程度越高、班級人數越多,親師衝突原因也越多。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老師所採取的親師衝突因應策略有部分差異:女性教師較常採取合作、妥協因應策略,男性教師較常採取順應因應策略。當國小教師遭遇親師衝突時,都市化程度高的國小教師比鄉鎮國小教師較常採取合作、競爭、妥協因應策略;小班小校教師較常採取順應因應策略;大校教師較常採取競爭因應策略;初任教師較常採取逃避因應策略。
五、親師衝突原因與順應、妥協、逃避因應策略關係最為顯著。
六、國小教師所採取的親師衝突因應策略與影響關係密切:當教師採取妥協、合作因應策略,對教師具正面影響;教師若採取順應因應策略時,則具負面影響。
七、國小教師處理親師衝突後的心理需求包括:希望獲得學校正面支持;從多方管道增進相關知能,以提升親師溝通的技巧;平時應獲得家長的肯定。


研究者根據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教育行政機關應減少國小教師非教學工作,以提升教學品質與內容;降低班級人數,使教師皆能照顧每個學童,以提升教學品質。
二、國小機關應多辦理親師研習,強化親師溝通;學校多給於支持與鼓勵。
三、國民小學教師應重建良好親師關係,暢通親師溝通管道;加強親師合作,促使學生全人發展。

心得結論

       隨著教改的熱潮,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越來越頻繁,近年來增加學校家長參與度也成為教改評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研究,尤其是現在社會少子化,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呵護備至,因此當有事情發生時常會有過度關心的問題,甚至會在親師溝通上出現很大的問題。

此篇論文裡有歸納出六項親師彼此認知差異:
親師彼此教育理念不同、親師彼此管教態度不同、親師間的互動溝通不良、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不合理、親師責任的爭議、親師彼此認知有差異。我覺得如果想要改善親師衝突就應該在這幾項裡找出問題的所在並加以改善。

       在研究動機裡有提到,林柏宗老師在退休前的寄語「家長別太溺愛,老師多點忍讓」,一言道破當前親師衝突的癥結,我認為在親師衝突中往往都是溝通發生了嚴重的問題,甚至是家長可能會拒絕和老師溝通,如果要能減少彼此間不必要的衝突,就要加強親師間合作,共同經營人、事、物教育資源,並鼓勵家長關心教育,發揮親職教育的功能,進而提高親師良好的互動,以提升教育品質的效能。

       論文裡所提到親師衝突其實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我認為這個觀點很好,也就是衝突後的正面的影響可以幫助雙方釐清整件事情的經過,勇敢的正視的方式接露問題使問題明朗化,也可以在衝突表達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受,我覺得適時的壓力宣洩是好的,但應該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和理性解決問題的情況下。

       要能增進親師間的感情論文中有提到,老師能邀請熱心的家長擔任義工,協助教師之教育工作,而非取代教師之工作,「家長與老師是孩子教育的合夥人,經營的好,互蒙其利,孩子受益最多;雙方不合,首當其害是孩子」,可想而知親師間的關係對於孩子是有多大的影響力。


論文來源
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